在学颜真卿的书法时,一般的书法培训班老师会说明他的《颜勤礼碑》。 这是颜真卿为曾祖父的颜勤礼立的墓碑,简称《勤礼碑》。
颜真卿(709785 ),字清臣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祖籍山东临沂,又名朗源人。 唐开元进入土地,任检,被杨国忠拒绝,成为平原县。 庐山发动叛乱时,颜面讨伐,被盟主推。 入京后封史部衡、太子太师、吕国公。 子孙以其官名尊称为“平原”或“鲁公”。 德宗的时候,李希烈的叛乱,命令他去劝告,李希烈威胁它,不屈服于灾害。
颜真卿自幼就常用黄土在墙上练字,接受张旭和徐浩的传授,结合篆隶书和魏碑的笔意,开始了自己的风格。 他博才多学,工字章、善正、行、草书、笔致婉转严谨,字体严谨。 他和怀素论在书法上说“写字要用发夹笔法”,用笔像折发夹那样有力。 《宣和书谱》说他的话“落石,夏云,屈铁,牛蒡,变干戈,各为一体”。 他的字体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 唐朝以后的书法家,很多人都学过颜字。
《勤礼碑》系颜真卿写文章写书。书法苍劲,是他晚年成熟的作品。 颜真卿一生写的纪念碑很多,所有的题目都有他当时的历代官职衔,唯一的题目是《曾孙吕郡开国公》,这是在他放弃官位,被贬为吉州司马的期间写的。
该碑于1922年在今西安的社会道路出土,蟋首方座,高268厘米,宽92厘米。 四面刻字,碑阳字19行,阴字20行,每行38字。 碑左边的字是五行,每行是三十七字。 右边的碑文磨光了。 1948年,《勤礼碑》移民到西安碑林。 碑文林中收藏的碑文,多为久敲磨损,此碑出土缓慢,磨损少,笔迹不失原神韵,是不可多得的名碑。